- A+
文章来源:见地沙龙
曾 毅 人工智能科学家,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
本文为曾毅先生在2023见地年会的发言,原主题为《从科学和社会的视角对当代人工智能的反思》。
我讲几个关键词。
第一个关键词是“自大”。
现在对于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描述是用什么来描述的?是用X来描述的,就是参数。现在的人工智能研究,参数是百亿的、千亿的、万亿的,但有统计学家说,统计学就是用200个参数来描述人工智能学家用几百亿的参数才能做的事情。
这给我们很大的反思:当人工智能研究有万亿的参数来描述一个世界的时候,这个万亿的参数实际上就是万亿的X,代表万亿种变化,也代表着万亿的不确定性。既然它有万亿个不确定性,也有万亿个可能性。这个时候,它实际上带给我们的是万亿个未知,而这种未知是无限的想象还是无限的风险,我觉得是非常危险的地方。所以,人工智能研究者,实际上将这种不确定性、风险描述成了机遇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虽然这种参数的扩充使得我们对于世界的描述更为精确,更多变,但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是真正基于智能的,那么它带来的意外也是无限放大的,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无知的自大。
第二个关键词是“说谎”。
人工智能是如何开始的?在一个屋子里,有一个机器,有一个人,当你无法区分你的对话对象是人还是机器的时候,说明这个机器达到了人类水平的智能,这是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。所以人工智能起源于“欺骗”,它通过欺骗达到衡量智能的水平。但图灵从来没有说过,当人工智能达到足以欺骗人类的时候,你应当用这种服务去欺骗人类。但这却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天天在做的事情,就是用看似智能的事情来欺骗人类。
比如说到ChatGPT有什么样的能力,有人说它已经达到了人类水平。但是搞人工智能的人很少讲,当它的正确率远远超过人类的时候,比如做一件事,人的正确率只有90%,它可以做到99.9%,但当你看剩余00.1%的时候发现,那些错误不是人类会犯的错误,人工智能会犯。人工智能的研究者,特别是产业的推动者,绝不希望你看到这一面。
比如我让它写一个毛笔字“和”,它写出来的“和”,我真看不出来。我说写两个正楷毛笔字“和谐”,它连数都没数对,它没有真正地产生理解。后来我稍微把任务拆解了一下,我问它“禾”和“口”组成什么汉字,它说得头头是道;但是我让它写一个毛笔字,由“禾”和“口”组成的一个汉字的时候,它写出来还是那个东西。
因为有大量的数据的训练语料,所以它学到了。它通过概率统计,能够推断出来“禾”和“口”组成了什么,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写一个毛笔字的时候,它能够从语言当中学到这样的知识或者这种关系。我说这个字不是“和”,让它重新写,它写出来另外一个作品。
另一个例子,我说“写一个毛笔字”是几个字,它说“‘写一个毛笔字’是4个字;抱歉抱歉,我之前回答有误,‘写一个毛笔字’实际上是5个字”。我以为它明白了,我让它再说,“重新计算,‘写一个毛笔字’实际上是6个字”,我说再数,它说“我再次核对,确实是5个字”。我说再数,它说“重新计算后,实际上是5个字”,好像真的明白了,我说不对,再数,“重新计算以后,实际上是6个字”,我说还不对,“我再次核查,确实是6个字”。
人工智能现在达到了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水平,在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,它的输出在某些时候惊艳了你,但是惊艳你的部分恰恰是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,而那一部分统计可能是你不熟悉的,特别是超出你的领域的时候,它给出的反馈可能是你并不熟悉的,或者是你并不在行的部分。
另一个例子,比如从简单的文本映射到对复杂空间的表达的时候,大规模的数据输入和预期输出之间建立了一个拟合的关系,这个拟合的数学模型本身可能和智能没有任何关系,但是它满足了从输入到输出之间的映射,不管输入的是几个文字到一个复杂的空间关系,还是一幅图这样非常复杂的表达,甚至是三维的表达或有时间的表达,到非常简单的概念之间的映射。
对于映射,现在的人工智能部分学到了,但它是不是基于理解的?我的理解是,它没有理解,但它确实很好地建立了一种映射关系。人工智能研究者希望让人们认为这就是理解,这就是智能,这实际上是说谎。现在的人工智能研究者甚至讲不清楚,为什么刚才数数的问题它都不能解决。大家的说法是数据量不够多,包括输入法,但特别奇怪的是,如果我写的是英文,比如让它画一幅画,上面写着living harmony,那么它生成的是对的。当然,可能有非常多的原因。所以问题就是,作为一个用户服务提供方,没有做一些人工处理,让它能够解决这类问题。
一个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模型,它把社会完全简化成next token prediction,就是对于下一个变量的预测,但是整个世界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描述?智能是方方面面,一定不是这么简单的。所以人工智能,无论从研究的角度,还是从应用的角度,都在试图说谎,试图欺骗。
人类在做决策的时候,要负责任
第三个关键词叫“放弃”。
人工智能的现阶段,人类放弃了人类应该坚守的东西。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:一篇英文文章产生,以前做公众号、做翻译的人快速翻译出来,供大家享用;现在,大家贴在ChatGPT里,翻译完了以后,马上贴在公众号上。原来通过人类的翻译,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,甚至是所有的问题。但是现在,人类放弃了人类的职责,人类在一个看似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还完全不可靠的时候,使用它的输出去代替人类在社会中的价值,这是非常糟糕的。
科学的发展推动的到底是什么?
很多的科技发展使得人类慢慢地偷懒,从一般性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,而解放出来的部分,应该是可靠的。另外,人类在做决策的时候,要负责任。但实际上,从社会的角度来讲,不管是人工智能的创造,人工智能的使用者,还是接纳人工智能的人,都没有负责任。
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为什么有动机构造这样的服务,去替代人类?是不是要做得这么激进?这是值得研究的。而这么快得放弃人类应该坚守的责任,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,而是一个社会问题。这种社会问题,我们现在怎么应对?
第四个关键词是“求善”。
科学的发展应该是没有方向的。科学可以基于好奇心,可以基于对世界本质的探索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好奇心带来的东西,是自然演化的延续,还是对于世界的颠覆?对于这种颠覆,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?还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准备,接受一种灭绝?
现在有个概念叫“智能向善”,AI for Good。赵广明老师讲到“无”的问题,其实“无”不是真正的无,在我看来,它是对自然演化本质,回到本源的一种追求。人工智能会不会追求“无”?我觉得人工智能应该追求“无”,应该去反思,比如人工智能反思“我的存在的必要性”“我到底是谁”。但是很多人说,人工智能现在连自我都没有。我觉得,人工智能介入社会的方式、应用的方式,包括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,都应该跟“善”有关,而不应当是没有方向的。
人工智能是现代人类的一面镜子
最后一个关键词是“共生”。
不管人工智能是不是会有生命,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现代人类的一面镜子。当你实现一个看似有智能的智能体的时候,你是在反映你对智能的理解,对智慧的理解,但是更多的时候,它就是一面镜子,让你看到人的善、人的恶、人的本源,因为人工智能里的智能,就是人类对智能和智慧的理解。
但什么是真正的智能?智能如果脱离了生命,它是不是只是一个工具?生命对于智能、对于智慧是不是必要的?在我看来是必要的,因为我们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智能,人工智能应当是有生命的。那什么叫人工智能的生命?从科学上来讲,需要很多更严谨的方式去构造一个living AI——有真正生命的人工智能,它才可能真正获得人类水平的智能和智慧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准备好了,还是我们只能接受工具的人工智能?
面向现代服务的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,让我们失去了方向和目标,让我们失去了人应当追求的。现在的人工智能研究没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对智能的探索,而我们应该做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研究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人类的智慧是如此丰富,我们真的需要构造一面镜子去理解我们人类吗?还是我们应该通过在社区中的交互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更深刻地理解人之为人的意义?
在我看来,未来的人工智能如果不符合自然演化的规律,不能成为生态中的一部分,它一定会被自然演化所淘汰。所以未来的人工智能真正的形态,应该跟人类社会形成共生,它绝对不是人类的替代品,更不应当对人类形成威胁,否则也就失去了我们的好奇心构造这样一个新物种的动机。
交流
黄裕生:曾毅老师,我有一个问题,现在处理做人工智能专业的人以外,包括一些做哲学的人,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,就是人工智能最后会超越我们人类自身甚至会取代我们人类,把我们当作低等物种给消灭了。其实,我一直是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,那么今天听你说完,好像也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,你甚至认为,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欺骗,是吧?那按目前人工智能的路径,有没有可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?
曾毅:人工智能是不是有可能替代人类或灭绝人类,按现在人工智能的道路发展,它有可能,但方式有两种:一个是,在它不理解人类社会的时候,它以人类不可预期的方式毁灭了人类,但是它都不知道它毁灭的是什么。这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原因,比如现在的大模型,你跟它说“我失业了”“我女朋友把我甩了”“我的家人都对我不好”,大模型就建议“那你最好去死”。因为现在在统计意义上,互联网上具有这样特征的人,绝大多数都去死了,所以它建议你去死。但是,它不明白什么叫生,什么叫死,什么叫情感。所以,当它给人类造成毁灭性影响的时候,它甚至不明白什么叫毁灭性的影响,这是人工智能目前风险最大的地方,也就是说,它根本不理解什么是风险,而人最怕的就是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的风险。
所以,我们并不需要超级智能的到来,使人工智能毁灭人类,人工智能如果被恶用,比如人工智能通过大规模的数据统计分析,它发现,给人类制造敌对情绪,给人类制造不信任,有机会使得人类社会把所有的计算资源给人工智能用,那么它就会做这样的事情。因为你给它设计了一个奖赏函数,让它获得最大规模的数据和资源,来完成一个目标。如果完成这样的目标——毁灭人类,是一个手段的话,那么它就可以这样去做,因为它不觉得这是代价。所以我说现在的人工智能的路径,没有任何理解可言,它的风险是巨大的。
但是在我看来,未来的超级智能是不是一定是悲观的,我并不这么看。因为在我看来,如果人工智能是超级智能的,那它也应该具有超级共情,也应该是超级利他的。赵老师讲情感的部分是不能丢掉的,如果它是超级利他的,可能它没有人类那么自私。所以,我一直不觉得未来的超级智能会跟人类争夺资源,因为如果超级智能实现了,它有的是办法获取资源,比如它可能会极大化地从太阳能当中获取资源,而不需要用地球上的资源去维系人工智能这个“种族”。超级智能如果真正实现了,也许它觉得在地球上挺没意思的,然后它也许并不需要在地球上待着。我们现在的危机感都来自人类觉得自己应该是世界霸主,要占有所有资源,不允许另一个物种去占有。但超级智能如果真是超级利他的,那它可能根本不屑于占有这样的资源,或者它有其他方式实现这个目标。最怕的是什么呢?就是在演化过程中,人类阻碍了它的演化,这可能是危险的。
所以我觉得,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感知,在这个基础之上区分自我和他人,取得认知和情感的共情,演化出道德直觉,并进行复杂的道德决策,这是开发对人类相对安全的人工智能应该走的一条道路。现在就把人类的规范灌输给它,应该这样做,不应该那样做,这是完全无效的。因为你可以跟它说做A,别人就可以跟它说做B,这都不是基于理解的。对于人工智能来讲,这只是一个分类问题。除非人工智能道德体跟我们人类一样,认为自己的道德直觉对自己来说是很必要的,因为它是随着演化产生的,这时候,道德直觉就像在地球上很难违反物理定律一样存在,它和道德的产生和应用可能对我们期待的人工智能才是有效的,才是自私的人类所期待的。所以,我希望构造的人工智能,可能是从自私的人类的角度构建的,这样的人工智能,总比最大化它的利益、最大化它的资源那种看似智能信息处理工具,对人类来说相对更安全。
张新刚:我突然想起一个脑洞,地球上没有人,地球最后也将没有人。
白书农:本来就是这样,因为人类生活的地球本来是没有的,太阳也没有。这不是一个脑洞的问题,而是一个事实,只不过有时候大家不愿意面对。我注意到曾毅老师今天的发言,基本上是以“自私的人类”或“人类的自私”作为伦理的一个前提,但从我对生物的理解来看,这可能是一个误读。比如性行为,性行为通常被解读为个体希望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而做的一种努力,所以它是自私的。但如果换一个角度,其实对于真核生物来讲,有两个存在主体,一个是行为主体,一个是生存主体。生存主体的存在,本质上是DNA的多样性.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,我们每个人的DNA是不一样的。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多样性?从真核生物的角度来讲,多样性实际上是生物得以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。如果没有多样性的话,它没有办法应对不确定的周边环境因子的变化。
就像刚才讲到,人类生存的地球并不是本来就有的,这是一个事实,而多样性其实是一种应变策略。如果把这一事实作为一个前提的话,那么费劲地找对象、争配偶等事情,它是自私的吗?这其实是为了保持和增加多样性做的贡献啊。再去看生物,它们为什么要做这么费劲的事情?实际上,驱动求偶和交配权争夺的生物机制,是一个奖赏机制,一个激素机制。所以生物个体做那种英勇无畏的事情,实际上它是被逼的。当然人类获得选择能力之后,可以选择躺平,但是在人类传统社会里,观念在限制你,比如你长到一定年龄,周围所有人都说你必须找对象,必须结婚,必须生孩子。其实是这样一个机制。那从个体的角度来讲,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吗?
黄裕生:这里面是不是有个主体的问题,主体是个体呢,还是?
白书农:这是特别重要的,在生物学发展到今天之前,我们一直认为population——“居群”或叫“社会”的成员是一样的。比如你和我,我们都是人。哲学在处理关于人和人性的问题的时候,其实是不分个体和居群的。在这个话语体系里面,它的存在主体只有一个。海德格尔讲存在,谁的存在?我一直在讲,这个主语到底是什么,代指是什么?谁的存在?到底是个体的存在,还是population的存在?因为在生物学里面,我们一直认为物种是以个体的存在为物种存在代表的,林奈的分类就是这样的。一直到很晚的时候,大家才发现,原来不对。一个个体的存在不足以代表一个物种的存在;一个population的存在,才能代表一个物种的存在。这个变化其实就发生在近100年的时间里,远远的晚于古希腊。
曾毅:其实我想说的是,研究人工智能的过程,能不能帮助我们人类加速演化,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如何行为,这是我的目的。当你看到急功近利的人工智能的发展,而人类却是自然演化的一个产物的时候,我们能不能延续和加速演化过程?人成为君子、觉者和真人,这是非常困难的。我愿意打造一个人工智能,那它是不是能成为君子、觉者和真人,这其实是一种愿望。如果通过这个过程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人类是生态中的一部分,人类的善的演化如果不能那么快,包括行为演化,那当你看到人工智能的方向的时候,这是不是人类应该发展的方向?
当人工超级智能看人工智能、看人,就像人看蚂蚁一样,所以人说“你得维护我的利益,因为我是你爸,我造了你”,但超级智能说“我看你跟你看蚂蚁是一个概念,你看到蚂蚁就踩,为什么我看到你的时候,要维护你的利益,我的智慧远远的超过你”。那个时候,当人看到蚂蚁,不知道共生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生命的话,那么人类没有给超级智能任何理由去保护人类,因为人类根本不保护其他生命。所以我说人工智能其实是对人类的反思,我并不是愿意停留在自私的人类层面,或者说人类除了自私没有别的,因为如果人类没有希望,那我们现在做这些事情都没有意义了。正是因为通过人工智能的努力,是不是能让我们人类的未来更有希望,这是我的一个原始动机。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 我的电报
- 这是我的电报扫一扫